《传闻》以细腻笔触勾勒现代人际关系的疏离与荒诞,通过碎片化叙事展现信息时代的信任危机。歌词中"茶余饭后的消遣"与"添油加醋的桥段"形成辛辣对照,揭示流言如何被加工成娱乐消费品的过程。视觉意象如"褪色照片"与"模糊侧脸"构成记忆的隐喻性书写,暗示在信息爆炸时代真相的逐渐消解。重复出现的"听说"二字形成语言蒙太奇,展现话语权在传播链条中的异化现象。对"第三人称视角"的强调实则是集体窥私欲的镜像反射,当"故事比真实更动人"时,虚假叙事便完成了对现实的殖民。那些被"随手转发"的字符如同数字时代的巫蛊,每个参与者都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。歌词最终呈现的并非具体事件,而是话语狂欢后的精神废墟——当传闻取代事实,每个人都成了孤岛上的信号塔,持续发射着经过篡改的生命频率。这种后现代生存困境的揭示,让作品超越了情歌范畴,成为对群体性认知失调的病理切片。